《第一財經日報》報道:日前,大潤發吉林松原店被報出涉嫌出售假酒,相關商品已被查封。
假酒風波的背后,折射出賣場缺乏檢測機制、經銷商魚龍混雜、酒類生產廠家或有違規生產等問題,這些產業鏈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,都會導致次貨、假貨流入市場。

誰的假酒?
日前,吉林松原市陜西白水杜康經銷商爆料,大潤發吉林松原店因涉嫌出售假酒(假冒白水杜康)被當地工商部門查封。
當地工商部門查封了1000多瓶假酒,涉及金額3萬元—5萬元。目前白水杜康的假酒已經遍布東北三省,年銷售額初步估計已經達億元。
以大潤發為例,一個品種的白水杜康酒一天在一家大潤發門店內能賣400多瓶,一天約8000多元銷售額,一年約300萬元銷售額,以大潤發在東北當地有18家門店計算,每年約有5000多萬元銷售額。
記者日前聯系到大潤發,其內部人員透露,這家涉嫌售賣假酒的門店還在正常營業,對于該事件公司正在調查中。
據了解,所有賣場,包括家樂福、沃爾瑪、歐尚、大潤發等對于商品真偽一般都無法全部檢測,巨大的檢測成本是零售商不可能負擔的,所以賣場一般采取檢查經銷商、供應商各類證照,只要證照齊全就核準入貨。
此次大潤發也是這樣操作的。“在海外,只要證照齊全,一般都是正品,但在在國內市場,即便供應商證照齊全,并不100%代表其貨品一定沒有問題。
超市不可能對數萬種商品逐一進行檢查,于是假冒偽劣商品便有機會流入賣場。另外,供應商有時會真貨假貨混搭。”曾經歷過假冒商品投訴的一位外資賣場店長張明(化名)坦言。

大潤發表示會追查到底。
上述超過20年經驗的酒類經銷商分析,追溯是必需的,賣場需提供隨附單和批號追溯。
但不排除最終查不到貨源的可能,屆時賣場會面臨被查封,而經銷商也由于提前給生產廠支付了貨款,自己又拿不到賣場銷售款而陷入經濟危機。
據了解,目前大潤發分為華東、東北、華中等五大區域,由于門店眾多,且其一直推崇本地化運作,各個區域都有獨立采購權。
此舉的優勢在于能更好地適應當地客戶的需求,但問題在于地方性的采購會使總部對區域內采購的監管力度減弱。